物业都沉默了!江苏一大爷把电动车吊到3楼充电:这不算乱拉电线
俗话说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,在江苏的某老小区里,一位大爷的独特做法可谓令人瞠目结舌,就连物业方面都对此感到十分无奈。
在小区致力于整治“飞线充电”问题时,大爷别出心裁,他的“神操作”直接让物业陷入了困境——既然不让拉电线充电,大爷竟自制一台吊机,将电动三轮车直接吊上三楼窗户边进行充电。
当物业正为解决“飞线充电”这一难题绞尽脑汁时,大爷的这一行为无疑是给他们出了更大的难题。
乍听之下,这样的做法如同科幻电影里的情节,但亲眼目睹后才发现,这竟是大爷自创的“硬核充电方式”。物业对此十分恼怒,直言:“你这比乱拉电线更危险啊!”
一些年轻人在仔细核算成本后,更是感到难以理解:“购买吊机加上安装的费用,足够支付十年的充电费用了吧?”然而,大爷却对此不以为然,淡定回应:“这叫智慧,你们不懂!”
这一事件不禁让人思考,究竟是老人太过固执,还是物业的管理方式存在不足?这场看似荒诞的“空中充电”闹剧,实则暴露出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。
他们觉得使用充电桩充电费用过高,每次充电少则花费2 - 3元,多则达到5 - 6元,除此以外还有额外的服务费,在他们看来,这样的收费不太合理。
在既不允许拉电线充电,又觉得将电动车推回家充电较为麻烦的情况下,这位大爷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巧妙的办法。
他在自家窗户上安装了一台吊机,然后利用这台吊机,将电动三轮车从地面缓缓吊起,直至吊到自家窗户边,再使用排行充电。
物业人员看到这一幕时,顿时感到不知所措。从表面上看,大爷似乎遵守了物业“不准乱拉电线”的规定,但实际上,他的这种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。
在此,也提醒子女们,应关注父母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,引导他们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消费,做到该节省的节省,该支出的支出。
对于大爷的行为,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。有人站在大爷的角度分析:“充电桩1度电收2块,大爷用自家电,1度才5毛钱,他心里这笔账算得很清楚!要是物业能把电费降低,我马上给大爷的吊机写感谢信!”
也有人认为大爷的行为太过危险:“昨天电动车被吊上三楼,照这样下去,明天是不是连冰箱都能飘在窗外了?物业要是管不了大爷,若发生意外砸到人,整栋楼的居民都得遭殃!建议直接报警,这哪里是充电,分明是在拿大家的生命开玩笑!”
还有人爆料自家小区的情况:“我们小区更离谱——物业自己垄断充电桩,每度电加收‘管理费’,一年下来净赚几十万。就这种情况,大爷这么做也算是为民除害了,物业应该先把自己的账本公开,让大家都看看清楚,再去指责别人!”
更让人无奈的是,部分业主存在双标行为。当他们都觉得充电费用贵时,便高喊“市场经济”,要求降低收费;但转头又要求物业提供“五毛钱一度电的公益服务”。
他们一边骂物业“只收钱不干事”,可当物业提出交钱修建充电棚时,这些人却躲得远远的,不愿配合。
最让物业感到棘手的是,物业并非执法部门,在面对业主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时,他们所能采取的措施有限,只能进行劝说、阻拦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。
然而,有些业主面对物业的管理,一句“关你屁事”就将物业工作人员噎得无话可说。
归根结底,业主为何会表现得“难缠”,其背后反映的是他们盼望自己所缴纳的费用能获得合理的使用,希望物业可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服务。
正如那句“你让我看见钱花哪儿了,我让你看见脸笑开了”所说,业主们需要的是物业透明化的管理和切实有效的服务。
曾经有小区因为充电问题争吵了8年,最终在一杯茶的交流、一本账目的公开以及一句“互相体谅”的理解中,化解了矛盾。
需要明确的是,无论大爷的吊机多么“硬核”,都无法吊起物业与业主之间的信任;无论电费价格多么便宜,都无法与居民的生命安全相提并论。
与其让电动车以这种危险的方式“上天”,不如让物业的服务真正“落地”,切实解决业主的需求,加强沟通与理解,一同营造一个安全、和谐的居住环境。